规划赋能 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理事长 顾浩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立足“两个大局”,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目标明确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这一目标以人民城市理念为价值原点、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方向路径,既扎根中国实践,又回应人类对城市文明的共同向往,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兼具实践力与引领性的中国方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2006年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要牢固树立规划是财富、规划是生产力的思想,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当前我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进入了规划实施关键阶段,如何更好贯彻此次会议精神,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规划实施路径和浙江方案,谈几点体会:
牢牢把握发展目标,坚持把规划理念和实际行动有机统一,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奉献规划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召开了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现代化道路。会议以“五个转变”重构发展范式,以“七个着力”明确实践路径,提出“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表明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的阶段。截至2024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75.5%,杭州常住人口已超千万,宁波人口规模接近千万,全省以超大城市、大城市为核心,都市圈、城市群为主要形态,大中小城市网络发展的城镇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标志着今后一段时间,全省城市发展进入了 从“规模奇迹”到“人民城市”、从“快速扩张”到“相对稳定”的转变的新阶段。全省规划工作者要围绕“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发展目标,把高品质生活作为首要任务,把规划的重点放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密切相关的城市品质上来,不断完善住有宜居、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行有畅达、购有名街、游有佳境等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服务水平。把高水平安全作为必要前提,科学划定城市发展涉及生态安全、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历史文化遗产、河湖水系、城市安全等管控底线,完善管护底线规则,提升规划实施刚性。把高效率利用作为工作重心,做到将发展战略导向、规划目标指向、结构优化方向和要素配置流向的“四向”统一,把空间布局优化和要素配置作为调节杠杆,促进高效率利用。把高效能治理作为实施路径,治理是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过程,小到社区停车位规划、上下水设施改造等“急难愁盼”的民生小事,大到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等宏观决策,都必须扎根市民日常生活场景,让钢筋水泥的城市肌体始终流淌民生温度。要持续提升规划数字化应用,依托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不断丰富空间规划场景,要以自然资源部等赋予我省“一张图”建设试点为契机,强化“多规合一”,推动城乡各类规划纳入“一张图”统筹。
深化完善规划体系,坚持把城市与乡村发展作为一个整体,为“强城”“兴村”“融合”发展奉献规划新作为。早在2006年全省城市工作会议时就提出城乡规划全覆盖的要求,并提出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县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到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今年省委紧扣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出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坚持一体谋划、以城带乡、因地制宜、守正创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工作部署。我们首先要从完善规划体系,探索构建城乡融合的规划编制实施的角度,以县域为单元深化全域规划探索,积极开展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地区(发展轴)规划编制实施,以空间布局结构调整,撬动人口结构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要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另一方面也要让乡村产品为城市服务,乡村空间为城市解压,乡愁文化为城市增彩,真正把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融合画在图上、落在地上。要把“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作为一个整体谋划,着力提升县城产业水平、服务能力和生活品质,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全域的作用;要因地制宜优化中心镇布局,发挥其联动一二三产发展、带动周边乡村的纽带作用;要科学规划乡村片区组团,做到人口集聚、居住生活、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耕地保护、生态改善一体布局,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空间和舒适宜居农村空间,为构建美丽成片、产业成群、服务成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描绘好空间蓝图。逐步形成省级规划定目标、市级规划强统筹、县级规划抓落实、乡镇规划重实施的层级体系,以及总体规划定格局、详细规划优布局、空间设计提品质、专项规划重实施的编制实施体系,为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提供更多浙江方案。
始终不忘规划初心,坚持把规划建设治理联动推进,为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奉献规划新作为。多年实践告诉我们:空间规划的本质,一定程度上是以对未来空间发展的确定性判断,来适应和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维护整体有序、系统最优的过程,规划的过程和规划的结果同样重要。当前规划工作正面临着由服务城乡建设型规划向全域全要素空间治理型规划转变的关键时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精神,要把城镇空间宜居高效、农村空间绿色和美、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作为空间治理的目标,构建以空间规划为主体,以全域国土空间治理为实施路径,以数字化应用技术为监测监管手段的“一体两翼”规划建设治理体系。要进一步加强规划技术和土地政策的有机融合,以规划实施体检评估为基础,依法依规完善用途管制,落实边界管护和总量管控;优化耕地布局,提高保护水平和生产效率;盘活存量空间,促进业态融合和集约节约利用;拓展生态修复,开展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综合治理;加强权益保护,为资源向资产,资产向资本转化提供保障;精准督察执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持续推进“多规合一”改革,按照如何进一步提升空间规划的前瞻性、空间布局的统筹性、城市功能的完整性、生活空间的宜居性、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历史文脉的延续性、风貌形态的特色性、要素保障的时效性、底线管控的有效性、专项规划的协同性和数字赋能的精准性等方面,适时开展规划实施体检评估,在落实总体规划确定格局基础上,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积极探索不能变、可以变、怎么变的内容、路径、方法和管控规则,建立由年度体检和动态维护结合,实施评估与规划修改结合的规划实施自适应机制,既体现规划的刚性管控,又增强规划适应城市发展不确定性的灵活性和操作性,为规划实施和动态维护提供实用、好用、管用的浙江方案。
规划工作者肩负着深化“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任。我们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前瞻谋划发展目标,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精准策划方法路径,系统计划实施重点,通过规划设计将盆景变为风景,通过规划实施将愿景变为实景,引领全省城市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浙江特色、承载人民期盼的现代化发展之路。